处暑刚过,区科委孟悟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便飘起清甜的果香。枝桠间挂满的京白梨在秋阳下泛着温润的光泽,一年一度的采摘季如约而至。不同于普通的农事体验,这里的果园里正在开展一堂“看得见、摸得着、尝得到”的文化科普课,让人们在采摘的乐趣中,读懂这颗“老北京贡梨”背后的百年故事。
枝头硕果:自然与匠心的馈赠
清晨的果园里,晨露还挂在梨叶上,果农们已经开始了忙碌的采摘。“您看这果皮,细密的果点像撒了层碎金。”在这个果园干了一辈子的老李随手摘下一颗,一口咬开,果肉细腻汁水四溢,“现在采摘的京白梨未经过后熟还是酸甜的,摘下来后熟几天后变得金黄软糯,才能吃出京白梨的特殊香味。”
果园的技术负责人苏本营博士则向大家介绍起京白梨400年的历史,“京白梨早在清朝末期即已闻名于世,自清代同治年间即为宫廷贡品,再到1954年成为唯一的以“京”字命名水果,后于1959年国庆10周年大庆更是被送上国宴餐桌。”京白梨对生长环境要求苛刻,且从开花到结果需要整整140天,门头沟区军庄镇的特有小气候和当地果农世世代代的细心呵护养育了品质口感最佳的京白梨。
采摘课堂:从枝头到舌尖的文化之旅
在科技示范园的采摘科普区,京白梨文化展厅工作人员正在从京白梨的种植技术、传说故事再到人文文化,讲述着门头沟的京白梨故事,让前来参与科普活动的小朋友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个属于北京的老水果,随着科普讲解的徐徐开展,小朋友们则按照工作人员教授的方法,踮着脚尖,小心翼翼地握住梨果,一摁一拨,“啪”的一声,带着浓郁香味的果实便落入手中,采摘篮里也渐渐堆满了成熟的京白梨。
传承创新:让老味道焕发新活力
为了保住京白梨的老味道,区科委将传统农业文化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科学改良种植技术,通过机械自动化、智慧化改造传统京白梨果园,提升京白梨品质,稳产增效,测试的果实、土壤等多项指标逐年向好。同时,科技示范园还与多所高校、中小学校进行合作,组织学生参与京白梨果园的劳动实践活动,让青少年认识京白梨,让老味道得到传承。此外,与周边的相关企业合作,开发了多种衍生产品,触摸着京白梨老树,品尝着京白梨制作的梨干、梨酒、梨醋,闻着京白梨梨香,把玩着京白梨制作的文玩手把件儿,让京白梨焕发新活力。
枝头的京白梨还在秋风中轻轻摇曳,这颗穿越几百年的果实,不仅是秋日的馈赠,更是活着的文化遗产。当人们咬下第一口清甜时,尝到的不仅是梨的滋味,更是一段与土地相依、与时光同行的北京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