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2025中国现代民俗学田野调查百年纪念系列活动”在金隅琉璃文化创意产业园正式启动。市文旅局二级巡视员路斌,市文物局二级巡视员刘洪昌,门头沟区委书记喻华锋,区委副书记、区长吕晨飞,区政协主席张翠萍等市区领导出席。
本次活动以“百年民俗调查史·金顶妙峰耀古今”为主题,聚焦妙峰山庙会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学术研讨、非遗展演、文化体验等多元形式,全面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时代价值。活动将持续至5月12日。
学术领航
赓续民俗学百年薪火
妙峰山庙会始于明代,迄今已有400余年历史,完整保留了明清时期庙会的传统风貌。每年农历四月初一至十五,近百档民间花会齐聚妙峰山朝顶进香,蕴含着京津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被誉为“华北民俗文化的活化石”。1925年,著名学者顾颉刚率队考察妙峰山庙会,开创了中国现代民俗学有组织的田野调查先河,妙峰山因此被誉为“中国民俗学研究的发祥地”。值此顾颉刚考察妙峰山100周年之际,门头沟区以“百年民俗”为主线,推出系列纪念活动。
启动仪式上,多项重磅学术成果集中发布。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泳超作《顾颉刚与妙峰山》主旨报告,系统梳理妙峰山在中国民俗学史上的里程碑意义;法国社会科学院教授范华携纪录片《妙峰山庙会——400年的历史》亮相,该片作为“中华文化走出去”重点项目,以国际视角呈现庙会的文化内核。同时,《中国民俗学田野调查百年纪念文集》正式发布,收录钟敬文、顾颉刚等学者的经典研究,为学界提供权威文献参考。
中国民俗学会、北京永定河文化研究会联合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机构发起“妙峰山倡议”与“缘源计划”,宣布成立“妙峰山中国现代民俗学研学基地”。这一国家级实践平台将整合学术研究、文化体验与人才培养功能,推动民俗学在新时代的创新性发展。
守正创新
打造文旅融合新场景
系列活动以“百年民俗调查史?金顶妙峰耀古今”为主题,不仅聚焦学术深耕,更注重文化与产业融合。4月28日至5月12日期间,将陆续举办“第三十二届妙峰山传统民俗庙会”“2025京西山水第三届妙峰山文化沙龙”“古茶棚沉浸式体验活动”“‘京西福地?寻迹百年’重走古香道”“月季洲展演”等多项地面活动,打造“步步有故事、处处可体验”的文旅新场景。
其中,4月30日的文化沙龙将以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等多元主体的思想碰撞为核心,以轻松、幽默的漫谈形式,深入梳理妙峰山庙会中的“三香文化”(香道、香会、香客)等民俗基因。5月7日的“京西福地?寻迹百年”徒步活动将重走顾颉刚调查路线,邀请民俗等专业的教授、学生、留学生现场参与,让香道从“历史典籍”走向“世界视野”,成为中国北方民俗的活态样本,提升“京西福地”品牌的国际能见度。“古茶棚沉浸式体验与打卡活动”将贯穿全程,设置谷山村茶棚、陈家庄茶棚、梨小白茶棚等7处茶棚,还原古代香客朝顶进香的途中休憩场景。在各茶棚打卡盖章,集满任意5个即可至妙峰山景区兑换“福牌”,将福气“戴福还家”。
文化赋能
擘画“京西福地”新蓝图
门头沟位于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和长城文化带的交汇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北京乡土文化资源最密集、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地区。近年来,门头沟积极融入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大局,始终把推动妙峰山庙会保护传承与文旅融合发展、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让民俗文化在保护传承利用中不断活化,焕发新的光彩。此次中国现代民俗学田野调查百年纪念系列活动的举办,是不断将文旅融合引向深入的具体体现,是贯彻落实“文化兴区”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战略的重要举措。
门头沟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秉持‘文化兴区’战略,深入挖掘、充分利用区域各类丰富文化资源的传统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着力构建‘文在城中、以文化城、文城一体’的特色文化城市意象。以文旅产业为引领,进一步打造国际山地旅游目的地、国际山地运动打卡地、京津冀微度假首选地‘三地品牌’”。
随着启动嘉宾共同点亮“百年民俗,京西福地”标识,妙峰山再度成为世界瞩目的文化地标。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既是对历史的深情回望,亦是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它不仅是对妙峰山庙会400多年历史的传承与致敬,更是对民俗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积极探索。活动将传统与现代紧密结合,让古老的民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为“京西福地”门头沟的文化建设注入新的动力,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来源:北京门头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