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门头沟区农业农村局

专栏首页 > 业务动态 > 部门动态

索 引 号:11J003/ZK-2025-000023

公开责任部门:门头沟区农业农村局

信息名称:2024年我们一起走过 雅颂?乡村文化篇——守护农耕文化“根脉”,让“田埂” 故事引客前来

文   号:

信息有效性:有效

生成日期:2025-04-29 15:07

发布日期:2025-04-29 15:07

内容概述:

2024年我们一起走过 雅颂?乡村文化篇——守护农耕文化“根脉”,让“田埂” 故事引客前来

颂雅·文化传承之厚重


守护农业文化遗产,留住农耕文化“根脉”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实施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工程,加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这是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单独将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写入其中,意义十分重大。

门头沟区作为北方农耕文明重要发源地之一,东胡林文化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兴起,为农耕文化发展奠定根基。近年来,我们围绕农业文化遗产资源挖掘保护、传承弘扬、开发利用等多方面,做足北方农耕文明发源地、农业文化遗产文章,致力于将其转化为推动区域发展的强劲动力,下面一起来回顾2024年我们共同留下的足迹吧。

保护系统性农业文化遗产资源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北京门头沟京白梨栽培系统

据《北京市农业文化遗产普查报告》显示,门头沟区共有85项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其中系统性农业文化遗产资源6项、要素类农业文化遗产资源71项,分别占北京市总量的12%15%,均位居全市第二。

6项系统性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包括:京白梨栽培系统、龙泉雾传统杏树栽培系统、京西核桃栽培系统、妙峰山玫瑰花栽培系统、陇驾庄盖柿栽培系统、泗家水红头香椿栽培系统。


其中,京白梨栽培系统成功入选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完善制度规划,凝聚保护合力


                      邀请专家进行种植培训

全区高度重视农业文化遗产相关工作,制定并印发《门头沟区农业文化遗产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各相关部门及各镇职责分工,在此基础上,加入12位专家指导团队成员,形成合力,共同保护传承农业文化遗产资源。

                  军庄镇京白梨栽培系统讲座

同时紧抓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申报契机,聘请权威科研团队提供专业技术支持,高标准编制完成《北京门头沟京白梨栽培系统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规划》,为充分挖掘北京门头沟京白梨栽培系统蕴含的历史、文化、生态以及经济价值找准定位、明晰路径,使其既能保留传统农耕文化的独特韵味,又能更好地融入区域发展大局,成为带动乡村振兴、吸引游客体验农耕文化魅力的重要支撑。

制定修订文件,健全保护机制

                     开展“贡梨护卫”行动

组织开展农业文化遗产资源普查,会同军庄镇对百龄梨树进行细致摸排,通过编号、挂牌及定期检查的方式,建立起百龄古树台账,详细记录古树的年龄、位置及长势,形成“一树一档案”,同时研究制定《军庄镇百年以上古树复壮方案》,对古梨树剪枝、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进行集中统一管护。


         “门头沟京白梨栽培系统”保护与发展调研座谈


在此基础上,全面调研梳理全区农业文化遗产资源,编写完成《关于门头沟区农业文化遗产的调研报告》,为后续精准制定各项保护政策、科学规划开发利用路径以及合理调配资源等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切实让调研成果转化为推动农业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该报告被北京市委农工委评为“全市‘三农’青年干部大调研活动优秀调研成果”。

依托项目带动,推动保护传承

                     军庄镇村企合作签约仪式

依托北京市休闲农业“十百千万”畅游行动项目,在遗产核心地军庄镇开展“梨享”系列京白梨产业发展项目,在此过程中,精心打造京白梨农业文化遗产主题休闲农业精品线路,将京白梨种植园、传统农耕场景展示区以及各类休闲农业配套设施巧妙地连接在一起,通过项目带动,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培育了孟悟村“梨享田园”等一批休闲农业园区。


               一轴一带一园三区产业发展格局

积极申请报备,提升保护成效



           市农业农村局与北京门头沟京白梨栽培系统

            农业文化遗产申报团队到军庄镇调研座谈

深入开展农业文化遗产特色生产基地及保护与活化示范村创建工作,组织专业团队深入各个村落、生产基地,依据严格标准进行考察评估,指导其完善各项建设内容,力求打造出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样板。

同时会同区园林绿化局、军庄镇等相关单位,开展 “北京门头沟京白梨栽培系统”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在此过程中,精心准备申报材料,详细梳理京白梨栽培系统的历史渊源、独特技艺、文化价值等关键要素,反复核对、完善,确保申报内容详实且极具说服力。成功推介我区军庄镇京白梨产业融合发展生产基地为北京市农业文化遗产特色生产基地。

此外,助推王平镇西马各庄村京白梨获得“有机转换产品”认证,并为韭园村和西马各庄的京白梨申报了“京白梨地理标识产地”的商标及地理标识的使用权限,从多维度提升京白梨的品牌价值与保护力度。

举办多样活动,展现保护成果

军庄镇京白梨主题推介活动

精心策划举办京白梨文化节、特色农产品直播等活动,通过北京日报等主流媒体及新媒体平台,不断扩大门头沟区京白梨农业文化遗产的知名度及影响力,吸引游客游玩采摘,购买系列伴手礼,全方位提升门头沟区京白梨农业文化遗产的影响力。



                         门头沟夏日乡集

在“门头沟夏日乡集”“京西文旅休闲发展大会”“新春乡集”等活动上推介京白梨梨酒、梨干、梨香等特产,增加品牌曝光度。


            “北京优农”品牌门头沟区专场直播

在东山村举办“北京优农”品牌溯源直播门头沟专场活动,通过网络发放“味觉名片”,拓宽销售渠道,带动京白梨产业蓬勃发展。

打造农耕文化休闲体验园区


充分发挥休闲农业“基于一产,接二连三”的独特功能,立足区域丰富的农业资源,围绕京白梨、樱桃、藜麦、玫瑰等主导产业,深度挖掘其背后的农耕文化价值,推动一批休闲农业园区积极开设农耕研学、科普教育环节,创设了一批农事生产、自然课堂、健康养生等科普教程。


                           谷山村

                           清水花谷


                  永定河生态农耕文化体验园


                     西辛房农耕文化泥塑景观村

与此同时,着力打造具有鲜明农耕特质、浓郁乡土特色、独特地域特点的乡村休闲项目,培育出了谷山村、清水花谷、永定河生态农耕文化体验园、西辛房农耕文化泥塑景观村等一批以农耕文化为主题的休闲农业园区。

农业文化的“根脉”,受先辈的智慧与汗水浸润,深植于京西大地,正吸引着游客们不断前来。它是农村和城市的桥梁,是过去和现在的纽带,游客在游览体验之间,仿若能与先辈们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深刻领略传统农耕文化深厚底蕴,也让那份对土地的眷恋、对质朴田园生活的向往,化作一抹难以割舍的乡愁情怀,萦绕在每一位到访者心间。农耕文化的独特魅力也吸引更多资源汇聚,带动乡村产业蓬勃发展,让古老的乡村在新时代焕发出别样的生机与活力。